您现在的位置:

赤峰社区教育网 > 资讯动态>国内资讯
先行先试,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持续发展新途径
作者:赤峰社区教育网 发布于:2016-01-16 10:55 浏览:4602 次

先行先试,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持续发展新途径


长宁区学习办副主任、区社区学院院长 张东平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上海长宁参加这次论坛,作为东道主之一,我们在此深表谢意。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研究”,承办单位之一“上海市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协作组”正是上海开展数字化学习研究和实践的一支民间骨干力量。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协作,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优势联动、协作互补、凝聚共赢,从而突破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协作组的牵头单位,我代表各成员区介绍一下协作组共同协作,先行先试,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持续发展新途径的实践与研究:

一、协作共赢——形成区域联动新力量

随着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的发展,为了避免单打独斗、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问题,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共性问题和发展瓶颈,2010年10月上海市首批“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在征求全国成教协会、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及上海市学指办意见的基础上,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市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协作组,并于12月举办了成立仪式。作为由一方牵头、多方参与,以任务为导向、以交流为基础的工作推进组织,协作组旨在优势联动、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总结、提炼、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具有示范作用的机制、标准、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理论研究,深化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内涵。

在五年的实践过程中,协作组:

1、注重协作互补、增强凝聚

先后增补上海第二三四批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成员区覆盖全市70%的区县,并根据工作推进需要辐射、凝聚其他区县,在更大范围内优势联动,增强协作合力。

2、注重先行先试,探索难点

针对信息孤岛问题,着力突破瓶颈,长宁、徐汇、静安等区作为试点,初步实现市与区、区与区之间市民参与网上学习一站式登陆,学习资源共享及同步更新、以及市民学习数据的同步记录和数据互认,建成市区两级有分有合、多维统计的学习平台和统计平台。闵行、浦东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建设“大教育云平台”。发挥资源联盟作用,促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升级、资源精品化发展、探索微课程开发,在市教委终身教育处专项支持下,先后共建24门微课,区与区之间着力避免重复建设、突出区域特色。黄浦、浦东、长宁微课均在首届全国社区教育微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积极探索多样化学习方式,嘉定、闸北、宝山、青浦不断升级数字化学习网站,扩大网上学习覆盖面;杨浦开展网上网下一体化体验式学习;普陀探索网上“社群”学习圈;不少成员区还自主开发移动学习终端以及引入微信公众号吸引年轻人群参与学习。

3、注重示范引领,辐射服务

积极做好全国成教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市学指办、市成教协会及其他相关组织委托的工作,先后起草《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进区评价标准(讨论稿)》、《全国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指导手册(征求意见稿)》,承担《上海市社区学校推进数字化学习现状调研》等多项课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于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中的已有经验和做法进行理论上的提炼和总结,为有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实践经验和样本。

二、先行先试——持续打造数字化学习新载体

从协作组的工作可以看出,各区都在利用新载体、新平台开展研究和实践。长宁区作为协作组牵头单位,更是着力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纵向来看,我们从2008年建立“学在数字长宁”网作为区级学习平台,到2013年重心下移,将数字化在线学习平台在全区10个街镇层面进行全覆盖,形成了“1+10”区街一体化学习平台系统,实现区街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管理同步。根据管理后台的统计,区街一体化数字学习平台上线以来,网站每月登陆人数呈递增趋势,月平均登陆人次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226%;每月课程学习时间从同去年同期的2828小时增加到4112小时,同比增长45%;学员新增积分由去年同期的2930分增加到7865分,同比增长168%。数字化学习进一步成为长宁拓展终身教育空间,扩大终身学习参与面的有效途径。

横向来看,从以网站平台为主的网上学习,到2014年“学在数字长宁”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拓展移动学习,再到2015年利用云技术自主开发“云视课堂”,长宁区一步步突破社区教育资源的时空限制,让居民能够更加舒适便捷的实现时时处处可学。

在纵横结合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教育面授课堂虽然具有很好的即时互动性,但是受众群体仅限制在现场学习者,从而导致本就稀缺的社区教育优质资源无法惠及更多的社区学习者;在线学习虽然可以克服时空、学员数量的限制,但是即时互动性则基本无法实现,造成社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无法充分满足;如何突破二者的局限,成为我们深化“学在数字长宁”体系的新探索。

1、基于云技术搭建云视课堂

结合应用云计算、无线热点wifi技术、移动4G网络、软件即服务等互联网+的新技术和新理念,我们提出了社区教育云视课堂来解决这一矛盾。社区教育云视课堂即通过云视频会议系统和移动互联网,将街镇社区学校、教学点和在线学员互联起来,通过视频在线会议进行互动公开教学,从而将线上和线下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打造具有长宁特色的新型社区教育在线学习模式。云视课堂利用云计算技术将社区教育授课现场呈现在云端,学员可以通过在线加入的形式进入云端课堂,视频会议技术使教师与学员虽然在不同的空间,但仍可以即时互动。

下面,请大家通过一个短片,走近长宁的“云视课堂”。

2、基于云优势创新学习方式

从短片可以看出,云视课堂能够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实时提供给在线学习者,并实现即时互动功能,解决面授课堂和在线学习存在的短板问题,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并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特征:

一对多:利用网络视频会议技术,社区教育云视课堂可以实现实时教学在空间上的多点及时分享,教师授课通过现场摄录进入云视系统,多个不同地点的学员可以通过账号认证实现在线终端的及时收看,并与教师实时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了社区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短缺与市民不断增长的终身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

无中心:云视课堂运用网络技术实现了多个终端的有效连接,每个终端都可以成为学习的中心,教师可以在任何一个中心授课,也可以支持多样化的团队研讨式在线学习,终身教育,能者为师,每个终端都可以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这种去中心化的特征将数字化学习对社区教育学习模式的支持类型和范围大大拓宽。

可移动:凭借日益优化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无论是在广场还是在公园,教师都可以实时授课;无论是在途中还是在异地,学习者均可按照课程安排随时参与,实现处处皆可学习。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也可以非常便捷地连入云视课堂参与实时学习和讨论。

云存储:云视课堂的在线视频功能不仅支持即时互动的学习,还将把现场教学录制的视频进行云端存储,无论是未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学员,还是课后需要复习的学员,均可在线进行访问和学习。云视课堂可以有机地将教学功能与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功能结合起来。

大数据:我们建设的云视课堂系统,将包含强大的后台数据记录和存储功能,对学习者的学习者行为进行数据收集,并且同一学习者在网站平台、移动平台的数据可以同步记录、横向比较。相关数据的积累、挖掘和处理,能为今后更好地满足终身学习者移动学习需求提供决策依据。

三、回顾展望——社区教育数字化工作再思考

在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发展的过程中,有成绩也有挫折,有付出也有收获,我们静下心来,反思社区教育数字化的工作策略,认为还可以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开放共赢,互惠合作

开放性是互联网最突出的特征,我们认为,社区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必须有开放的理念和心态,加强区域之间的协作交流,借助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形成更大的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突破困难和瓶颈,为社区居民搭建更加方便、快捷和优质的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

2、激发活力,创新方式

我们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和理念的快速发展,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能够紧紧抓住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结合社区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创新数字化学习的新方式,如体验学习与数字化的结合催生数字化体验学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总之,创新是激发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活力的不竭之源泉。

3、提升水平,加强研究

我们认为,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必须注重科研和总结,适时地把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实践为基础,以科研为指导。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社区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我想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目的。今天也有很多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研究者参会,也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地关注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研究,提供智力支持,提升我们的整体发展水平。

   

长宁的实践只是协作组作的一部分,经过五年的不断协作、推进与积累,协作组由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和市学指办担任指导单位,从“自下而上”发起成立的实践共同体,发展成为在政府职能部门指导和支持下承担政府交办相关工作的推进组织。整体性、协作性和操作性更强,引领、协调、整合各成员区发挥优势建设成为上海数字化学习探索的骨干力量。相信在全国成教协会、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和学指办的指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兄弟省市的关心和支持下,协作组一定能够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提高工作效能,健康、良性发展,扩大示范引领的辐射面,为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为市民创造更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谢谢大家!